面对困难,发电企业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保障电煤供应,为机组正常发电做好储备。
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标志该厂又一重要里程碑接点的完成,为1号机组高水平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我国增量配电网改革将会进一步的推进。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各电力交易中心等。2017年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还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做好第三批试点项目的报送工作,试点项目要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每个地级市至少要有一个试点,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多一些试点。由于工业园区中电网资产多属于园区管委会,即广义非电网所属的增量配网资产,若全面对社会资本开放,增量配电网业务利润约300亿元。与此同时,山东、新疆自治区新晋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尤其是在投运方面,增量配电网业务除了收取输配电价外,还可以优先客户的供电和供电兜底服务。
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作也在申报中,2018年4、5月份,有望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建立试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上报制度,从2018年1月起,请各地通过发展改革系统纵向网邮箱,每半个月上报一次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抓落实,安全生产保持持续平稳公司积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修订《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安全双述管理办法》等,确保安全压力层层传递。
全年负荷率同比增加6.52%,利用小时进入全省第二,考核完成率及电量遥遥领先全省统调火电平均水平。积极开拓远距离供热市场,完成了望城经开区远距离供热项目可研评审。抓调整,项目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供热量完成70万吉焦,同比增加9.18万吉焦,创历史新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负责对全国涉电力领域黑名单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相关监管部门根据职能负责本地区黑名单管理工作。
意见指出,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部门对存在严重违反电力法律、法规、规章等严重失信行为的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涉电力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加强对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制度,完善违法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场主体存在违法失信行为且情节较轻的,可先纳入诚信状况重点关注对象名单(以下简称重点关注名单)。市场主体列入重点关注名单未能在整改期限完成整改并退出,或无明确整改期限的未能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并退出,或一年内3次或3次以上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应按照规定程序列入黑名单。市场主体被列入黑名单后,认定部门(单位)应于列入当日将有关信息录入黑名单信息管理系统。
认定部门(单位)自主发现的,或接到相关部门、单位、个人反映、投诉的名单信息不准确情况,要及时进行核实。意见明确,认定部门(单位)应建立黑名单异议处理机制,明确异议受理渠道、办理流程和时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可根据需要授权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认定标准认定涉电力领域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意见规定,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列入黑名单:未取得许可从事相关业务、涂改许可证、隐瞒有关情况或者以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等方式违法违规进入市场,未按要求及时变更注册信息和用户登记信息,且拒不整改; 违反信用承诺且拒不整改;在其他领域因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被列入相关黑名单;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等法律处罚,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负责建设和管理全国涉电力领域黑名单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并做好落实。此外,意见还指出,市场主体具有相关失信行为,但尚未达到黑名单认定标准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列入重点关注名单,通过约谈、提醒、下达整改函等方式督促整改。
坚持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认定黑名单的部门和单位负责黑名单的公布、信用修复、异议处理、退出等工作。确因认定部门(单位)工作失误导致有关单位和个人被误列入黑名单的,认定部门(单位)应及时更正当事人的诚信记录,向当事人书面道歉并进行澄清,恢复其名誉。
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包括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用户、电网企业、电力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企业、电能服务企业、电力设备供应企业。在名单退出与权益保护方面,意见规定,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符合以下条件的,经认定部门(单位)确认,可以退出黑名单: 市场主体自被列入黑名单之日起满3年,未再发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市场主体被列入黑名单的主要事实依据被撤销;黑名单认定标准发生改变,不符合新认定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完成自主信用修复,经认定部门(单位)审核同意;经异议处理,黑名单认定有误。意见明确,认定为涉电力领域黑名单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应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关于对电力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的,依法给予赔偿。建立全国涉电力领域黑名单信息管理系统,各认定部门(单位)认定的黑名单均统一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各认定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录入、查询、维护和使用信息,确保信息真实,严防信息泄露。
在认定与发布方面,意见规定,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相关监管部门可按照认定标准,根据职能认定涉电力领域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意见》中对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进行了规范说明,并对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用户、电网企业、电力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企业、电能服务企业、电力设备供应企业等内容列出了15个大项包含57个小项的详细认定标准。
从发改委网站获悉为加强对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制度,完善违法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涉电力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进行了规范说明,并对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用户、电网企业、电力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企业、电能服务企业、电力设备供应企业等内容列出了15个大项包含57个小项的详细认定标准。
从发改委网站获悉为加强对涉电力领域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制度,完善违法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涉电力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月8日,西北新能源单日发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大关,达到5.01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元旦过后,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雨雪过程,上海、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市相继提出省外购电需求。这些新能源大大促进了西北能源结构的合理化,也有力地支援了中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日前从国家电网西北分部获悉,受恶劣天气、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1月份中东部地区出现电力供应偏紧局面,国家电网西北分部积极统筹西北全网电力资源,累计向华中、华东、华北地区跨区送电116.34亿千瓦时。在西北电力外送过程中,西北结合当地新能源运行特性,最大限度组织西北新能源电力生产、外送,使西北新能源发电量持续走高。
为了满足中东部地区外购电需求,国家电网西北分部优化调配西北各省外送能力,通过北京电力交易平台累计向三华地区跨区送电116.34亿千瓦时,缓解了各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在西北电力外送过程中,西北结合当地新能源运行特性,最大限度组织西北新能源电力生产、外送,使西北新能源发电量持续走高。
到2月8日,西北新能源单日发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大关,达到5.01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这些新能源大大促进了西北能源结构的合理化,也有力地支援了中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
为了满足中东部地区外购电需求,国家电网西北分部优化调配西北各省外送能力,通过北京电力交易平台累计向三华地区跨区送电116.34亿千瓦时,缓解了各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元旦过后,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雨雪过程,上海、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市相继提出省外购电需求。
日前从国家电网西北分部获悉,受恶劣天气、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1月份中东部地区出现电力供应偏紧局面,国家电网西北分部积极统筹西北全网电力资源,累计向华中、华东、华北地区跨区送电116.34亿千瓦时预计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9.0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7.6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将上升至40%左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报告称,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服务业和居民用电发展趋势、大气污染治理、电能替代等因素,预计2018年电力消费仍将延续2017年的平稳较快增长水平,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5.5%左右。中电联副秘书长安洪光表示,预计2018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2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
安洪光介绍说,预计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地区富余,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10小时左右。华北区域预计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河北南网电力供需偏紧。
分区域看,东北、西北区域预计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东、华中区域预计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少数省份在迎峰度夏、度冬用电高峰时段供需偏紧
得到了约旦政府及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的充分肯定。公司还被中国驻约旦大使潘伟芳誉为约旦甚至中东同行业的标杆企业。